所属栏目:周口
发布时间:2025-04-14 16:58
作者:周口日报全媒体记者 王吉城 刘华志 文/图
4月14日,灿烂的阳光倾洒在沈丘县邢庄镇中心小学的校园。周口师范学院大四学生张如意怀着激动的心情再次来到这熟悉的地方。她眼中闪烁着激动与期待相互交织的光芒,脚步轻盈急切,迫不及待地要与那些久违的“小天使”们相拥重逢。
在这里,张如意曾经播撒下爱和希望的种子,为乡村孩子插上“文艺翅膀”。去年4月,张如意经层层选拔,从众多学子中脱颖而出,幸运地参加了由省文明办、省教育厅、省文联共同实施的“快乐成长”文艺助力新时代文明实践行动。张如意和周口师范学院其他7名同学被分配到沈丘县,开启为期三个月的支教之旅。沈丘县文明办、县教体局、县文联对文艺支教志愿者们的到来给予高度重视,全力做好他们的后勤保障工作。作为一名优秀书法篆刻大学生,张如意曾在河南省书法家协会举办的活动中获得优秀奖。支教期间,张如意施展自己的专业特长,为三、四、五、六年级共计9个班级教授美术课、书法课。她的课堂仿佛是一个欢乐的海洋,处处洋溢着欢声笑语。一下课,她就如同孩子们的亲密伙伴,和大家打成一片,一起做趣味盎然的游戏,促膝长谈,耐心倾听他们内心深处的声音。她就像一位贴心的大姐姐,给予孩子们无尽的关心与鼓励。
在文艺支教临近尾声之时,学校的老师卢璐瑶饱含深情地给张如意写了一封信,字里行间都倾诉着对她的感激与美好祝福。孩子们更是依依不舍,眼眶红红的,用他们最纯真、最质朴的方式,表达着对张老师的深深喜爱与不舍之情。
如今,即将毕业的张如意还想再见孩子们一面。在与学校沟通后,她再次回到这片满是回忆与温暖的土地回访,看看孩子们的成长与变化。
“同学们,今天你们的美术老师又来看望大家了,还给你们带来了钙奶和干脆面,大家开心吗?”在六(1)班教室内,校长王志强的开场白引来大家阵阵热烈的掌声。
上课铃声响起,张如意决定给同学们上一堂特别的美术课。为让课堂更加有趣,她以“击鼓传学”的形式提问孩子们。课堂上欢声笑语不断,同学们的思维被充分激发,踊跃地分享着自己对艺术的理解。
去年迎接张如意到校的数学老师单紫薇告诉记者,张如意对孩子们的关爱,体现在生活的每一处细微角落。当她发现一名学生的鞋子破旧得无法再穿时,毫不犹豫地自掏腰包为他购置新鞋;为鼓励学生课堂上积极发言,她为表现好的学生购买小礼品作为奖励。她用毫无保留的真诚和爱心,温暖着孩子们的心灵。
张如意等文艺支教志愿者的辛勤付出,收获的不仅仅是孩子们的喜爱,更赢得学校师生的高度认可,为学校教学注入了全新的活力与生机。沈丘县文明办、县教体局、县文联等领导同样对文艺支教老师给予极大的关心与支持。他们抽时间专程来到学校看望慰问,对文艺支教志愿者的工作给予充分肯定,对他们为乡村教育作出的贡献给予高度评价……
此次张如意回访,让学校师生十分感动。分别的时刻总是格外令人伤感。孩子们紧紧围绕在张如意身边,与她拥抱道别,眼中闪烁着泪花。张如意叮嘱同学们好好学习,保持对艺术的热爱……一次回访,不仅给孩子们带来温暖与鼓励,也让她更加坚定了投身乡村教育事业的决心。
点亮七彩梦想,激扬青春力量。在“快乐成长”文艺助力新时代文明实践行动的持续推动下,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关注乡村教育,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让希望的种子在乡村这片广袤的土地上茁壮成长,绽放出绚丽的光彩。
“张如意等文艺支教志愿者不仅给学生们带去了知识和快乐,也得到全校师生高度认可和一致好评,他们用自己的青春、真诚和行动诠释了当代大学生的责任、担当和使命,为乡村孩子点亮了梦想的灯塔,使他们看到了更广阔的世界。志愿者们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和无私奉献的精神,将激励我校更多青年学子投身支教事业,让逐光之旅永不停歇,让爱心之花更加绚烂,努力为乡村教育和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周口师范学院相关负责人说。②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