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访谈栏目《考古周口》是周口市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物工作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精神、加强考古成果和历史研究成果传播的重要举措,是充分展示周口厚重文化、树立城市文化自信的重要抓手,同时,也是“满城文化半城水、内联外通达江海”中原港城文化建设的具体体现。
该栏目围绕周口市重点考古发掘项目、文化遗存及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等作为主题内容,邀请国家、省、市相关专家、学者对其进行深入解读,进而展示周口厚重的历史文化。
文化访谈栏目《考古周口》由周口广播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播出,相关报道详见《周口日报》、《周口晚报》和周道客户端。
文物承载灿烂文明、传承历史文化、维系民族精神,是一座城市的宝贵遗产。周口地上地下文物十分丰富,全市现有不可移动文物3884处。通过30多年考古勘探,发现古遗址80余处、古墓葬4000多座,发掘出土各类文物10000多件、古钱币近30万枚,其中,国家珍贵文物1000余件。周口市博物馆藏品中有三分之一、县市区馆藏品中有二分之一以上都是基建前文物保护的成果。通过勘探发现的刘崇墓已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时庄遗址为夏早期粮食仓储遗址,在中国早期国家形成研究及中华文明进程研究中具有重大学术意义。
1998年,长子口墓被评为“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提名荣誉奖。2020年,平粮台古城遗址被评为“2019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时庄遗址被国家文物局列为“考古中国”五项重要发现之一,这些荣誉为弘扬传承历史文明,促进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为让灿烂的考古成果走到市民身边,把沉默不语的考古成果与大众共享,用重大的考古发现让周口人民认识考古的价值,让考古成果惠及民众、服务社会,在市委宣传部的具体指导下,本报推出《考古周口》专栏,在全市重大考古发现和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精心挑选10余处进行集中展示,解读周口大地林林总总的文化遗存,帮助我们了解真实的周口历史,不断增强群众的文物保护意识,加大文物保护力度,坚定周口文化自信,促进周口文物事业繁荣发展。